射线检测由于能够将检测结果直接记录在底片上,因此成为各种无损检测方法中记录最真实、最直观、最全面、可追踪性最好的检测方法。射线检测也因此在各个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底片作为射线检测信息的记录载体,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射线检测的效果。底片的质量不仅与现场射线透照工艺有关,而且与正确的暗室处理有关,但是人们往往重视了透照工艺而忽视了暗室处理。实际工作中由于暗室处理不当引起的重拍比例比较高,不仅增加了现场检测人员的劳动强度和检测成本,同时也影响了工程的进度。因此对暗室处理不当而引起的底片质量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提出一些预防和解决措施就显得特别有意义。
一、常见底片伪缺陷的种类、产生原因及其预防措施:
(1)网状缺陷—指纹等。
产生原因:操作人员在洗片过程中,手上沾有汗渍、油污等。
预防措施:操作人员在洗片时应保持双手清洁,洗片过程中认真按暗室操作管理规定进行工作。
(2)水迹—底片上有黑线或黑带。
产生原因:水质不好、脱水不完全或底片干燥处理不当,致使水滴流过的轨迹为黑线或黑带,停留处为黑点或弧线。
预防措施:洗片过程中尽量选用优良水质,通常为自来水,水洗后干燥前的底片应放入浓度为0.3%的洗涤剂水溶液中浸润约1分钟,然后取出使水从胶片表面流光,而后再进行干燥,干燥时应将胶片悬挂在清洁通风的空间晾干,采用烘箱干燥时,热风温度不应超过40℃,且保持底片互不贴合。
(3)折痕—底片上有白色或黑色影像,常见的折痕呈月牙形。
产生原因:胶片受弯折会发生减感或增感效应,曝光前受折,折痕为白色影像,曝光后受折,折痕为黑色影像。
预防措施:切装胶片、对胶片曝光及暗室处理时,应避免胶片受折弯曲而留下痕迹。
(4)划伤—胶片被指甲、洗片夹、胶片尖角等划过,在底片上留下黑线。
产生原因:操作人员在暗室里装、拆胶片过程中无意刮、划胶片表面;洗片时使用坏损的洗片夹。
预防措施:洗片时选用完好且规格匹配的洗片夹,装、拆、洗片过程中按规程要求操作,且经常修剪指甲或戴手套操作。
(5)露光跑光—底片上局部区域出现规则或不规则黑色影像(如:底片边缘出现规则的片夹孔形等)。
产生原因:胶片在正常曝光之前由于底片袋密封不严而曝光或由于暗室红灯过亮及暗室漏光造成重复曝光。
预防措施:装片之前认真检查底片袋的密封情况,以防漏光;切、装胶片及洗片时,严格控制暗室光线强度。通常要求暗室要完全遮光,进口处应设置过渡间和双重门,以保证出入不漏光;用于胶片冲洗过程中照明的安全灯,应采用暗红色或暗橙色,对新购置或长期使用的安全灯应进行性能测试。
暗室处理不当引起的底片伪缺陷对底片的正确评定产生很大的干扰,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这一环节的控制,特别是对指纹、水迹、折痕、划伤、露光跑光这几种出现频率较高的伪缺陷更应注意预防,并应采取相应的巩固措施,针对工作中发现的伪缺陷类型进行具体分析,制定出更为完善适用的暗室处理工艺,对操作人员进行理论及实际方面的培训,在对其加强质量意识和责任心的同时,丰富实际操作的经验,提高实际操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