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奎宁荧光探针用于水中苦味酸的测定
1 试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日立 F2700型荧光分光光度计;FA1004N 型
电子分析天平;岛津255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PHS3E型酸度计;WFH204B型手提紫外灯。
苦味酸标准储备溶液:80.0μmol·L-1。
硫酸奎宁溶液:4.00×10-6
mol·L-1。
磷酸盐缓冲溶液(PBS):由0.20mol·L-1磷酸
二氢钠溶液和 0.20 mol·L-1 磷酸氢二钠溶液组
成,pH 为6.6。
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试验用水为二次蒸馏水。
1.2 试验方法
在5mL离心管中依次加入4.00×10-6
mol·
L-1硫酸奎宁溶液400μL,pH6.6磷酸盐缓冲溶液
1mL和不同质量浓度的苦味酸标准溶液,最后用水
稀释至4mL,混匀后,避光静置1min。选择荧光分
光光度计,光谱通带宽度为10nm,光电倍增管电压
为400V 和室温条件,于硫酸奎宁的最大激发波长
330nm 和最大发射波长385nm 处测量其荧光强度
犐。同时测量试剂空白的荧光强度
犐0,计算苦味酸
对硫酸奎宁体系荧光的猝灭效率(
犐0 -
犐)/
犐0,并通
过猝灭率与苦味酸的线性关系进行定量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1 荧光光谱表征
在pH 6.6 的 磷 酸 盐 缓 冲 溶 液,激 发 波 长
330nm 条件 下,试 验 考 察 了 苦 味 酸 在 波 长 200~
600nm 范围内的紫外吸收光谱和苦味酸对硫酸奎
宁光谱的影响,结果见图1。
由 图 1 可 知:苦 味 酸 的 最 大 吸 收 波 长 为
350nm。在激发波长330nm 的条件下,硫酸奎宁的
最大荧光发射波长为385nm;当加入苦味酸后,硫
酸奎宁在385nm 处的荧光被明显猝灭。基于加入
苦味酸前后硫酸奎宁体系荧光强度的变化,将硫酸
奎宁作为荧光探针实现苦味酸的测定。
2.2.1 磷酸盐缓冲溶液的酸度
采用0.20mol·L-1磷酸盐缓冲溶液,考察了
pH 分别为4.4,5.8,6.6,7.0,7.4,8.0,9.3时对苦
味酸测定的影响,以硫酸奎宁在385nm 处的荧光
强度作为依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空白溶液的荧
光强度和样品溶液的荧光强度波动较大,说明溶液
酸度对测定苦味酸有一定的影响;对荧光猝灭效率
(犐0-
犐)/
犐0 而言,走势平稳,波动较小,在 pH6.6
时,荧光猝灭效率(
犐0 -
犐)/
犐0 最大。故试验选择磷
酸盐缓冲溶液的酸度为pH6.6。
2.2.2 反应时间
在pH6.6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试验考察了
反应时间分别为0,1,2,5,10,20,40,60min时对体
系荧光强度及荧光猝灭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
60min内,空白溶液和样品溶液的荧光强度变化很
小,基本不受反应时间的影响,说明苦味酸对硫酸奎
宁荧光的猝灭过程非常快。荧光猝灭效率(
犐0 -
犐)/
犐0 在1min之内达到最大,故试验选择反应时间为
1min。
2.3 干扰性试验
按试验方法对与苦味酸有相似结构的有机物和
常见干扰离子进行了选择性测定,结果见图2。
由图2可知:这些物质对硫酸奎宁的荧光猝灭
效率(犐0-
犐)/
犐0 都很小,说明其他物质对硫酸奎宁
体系的荧光强度并不产生影响。当加入苦味酸样品
后,荧光强度显著降低,荧光猝灭效率(
犐0-
犐)/
犐0 显
著增大,说明方法具有很好的选择性和专一性。
试验考察了共存物质对测定苦味酸可能产生的
的 CO3
2- 、PO4
2- 、SO4
2- ,40 倍 的 Ag+ 、Cd2+ 、
Pb2+ ,20 倍 的 苯 酚、硝 基 苯 (NB)、二 硝 基 甲 苯
(DNT)、三硝基甲苯(TNT)对测定苦味酸不产生
干扰。
2.4 标准曲线及检出限
配制 0,0.40,1.00,2.00,4.00,8.00,20.0,
40.0,80.0μmol·L-1的苦味酸标准溶液,分别与
硫酸奎宁作用后,按试验方法测定荧光强度,得到的
荧光光谱见图3。以苦味酸标准溶液的浓度为横坐
标,对应的荧光强度猝灭率(lg
犐0/
犐)为纵坐标绘制
标准曲线。
L-1范围内与荧光强度猝灭率呈线性关系,线性回
归方程为lg
犐0/
犐=0.0066+0.0113
犮,相关系数为
0.9991。平行测定11次空白溶液,按3倍的标准
偏差计算检出限,方法的检出限(3
狊)为88nmol·
L-1。邓 祥等:硫酸奎宁荧光探针用于水中苦味酸的测定
2.5 样品分析
采集某印染厂、炼焦厂和河水的水样,经过滤去
除杂质后,按试验方法测定其中苦味酸的含量,同时
进行加标回收试验,结果见表 1,其中 “-”表示未
检出。
用,构建了基于硫酸奎宁的苦味酸荧光探针。方法
具有很好的选择性和专一性,准确度高,符合分析要
求,可用于生活和工业污水中苦味酸含量的测定
1.1 仪器与试剂
日立 F2700型荧光分光光度计;FA1004N 型
电子分析天平;岛津255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PHS3E型酸度计;WFH204B型手提紫外灯。
苦味酸标准储备溶液:80.0μmol·L-1。
硫酸奎宁溶液:4.00×10-6
mol·L-1。
磷酸盐缓冲溶液(PBS):由0.20mol·L-1磷酸
二氢钠溶液和 0.20 mol·L-1 磷酸氢二钠溶液组
成,pH 为6.6。
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试验用水为二次蒸馏水。
1.2 试验方法
在5mL离心管中依次加入4.00×10-6
mol·
L-1硫酸奎宁溶液400μL,pH6.6磷酸盐缓冲溶液
1mL和不同质量浓度的苦味酸标准溶液,最后用水
稀释至4mL,混匀后,避光静置1min。选择荧光分
光光度计,光谱通带宽度为10nm,光电倍增管电压
为400V 和室温条件,于硫酸奎宁的最大激发波长
330nm 和最大发射波长385nm 处测量其荧光强度
犐。同时测量试剂空白的荧光强度
犐0,计算苦味酸
对硫酸奎宁体系荧光的猝灭效率(
犐0 -
犐)/
犐0,并通
过猝灭率与苦味酸的线性关系进行定量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1 荧光光谱表征
在pH 6.6 的 磷 酸 盐 缓 冲 溶 液,激 发 波 长
330nm 条件 下,试 验 考 察 了 苦 味 酸 在 波 长 200~
600nm 范围内的紫外吸收光谱和苦味酸对硫酸奎
宁光谱的影响,结果见图1。
由 图 1 可 知:苦 味 酸 的 最 大 吸 收 波 长 为
350nm。在激发波长330nm 的条件下,硫酸奎宁的
最大荧光发射波长为385nm;当加入苦味酸后,硫
酸奎宁在385nm 处的荧光被明显猝灭。基于加入
苦味酸前后硫酸奎宁体系荧光强度的变化,将硫酸
奎宁作为荧光探针实现苦味酸的测定。
2.2.1 磷酸盐缓冲溶液的酸度
采用0.20mol·L-1磷酸盐缓冲溶液,考察了
pH 分别为4.4,5.8,6.6,7.0,7.4,8.0,9.3时对苦
味酸测定的影响,以硫酸奎宁在385nm 处的荧光
强度作为依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空白溶液的荧
光强度和样品溶液的荧光强度波动较大,说明溶液
酸度对测定苦味酸有一定的影响;对荧光猝灭效率
(犐0-
犐)/
犐0 而言,走势平稳,波动较小,在 pH6.6
时,荧光猝灭效率(
犐0 -
犐)/
犐0 最大。故试验选择磷
酸盐缓冲溶液的酸度为pH6.6。
2.2.2 反应时间
在pH6.6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试验考察了
反应时间分别为0,1,2,5,10,20,40,60min时对体
系荧光强度及荧光猝灭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
60min内,空白溶液和样品溶液的荧光强度变化很
小,基本不受反应时间的影响,说明苦味酸对硫酸奎
宁荧光的猝灭过程非常快。荧光猝灭效率(
犐0 -
犐)/
犐0 在1min之内达到最大,故试验选择反应时间为
1min。
2.3 干扰性试验
按试验方法对与苦味酸有相似结构的有机物和
常见干扰离子进行了选择性测定,结果见图2。
由图2可知:这些物质对硫酸奎宁的荧光猝灭
效率(犐0-
犐)/
犐0 都很小,说明其他物质对硫酸奎宁
体系的荧光强度并不产生影响。当加入苦味酸样品
后,荧光强度显著降低,荧光猝灭效率(
犐0-
犐)/
犐0 显
著增大,说明方法具有很好的选择性和专一性。
试验考察了共存物质对测定苦味酸可能产生的
的 CO3
2- 、PO4
2- 、SO4
2- ,40 倍 的 Ag+ 、Cd2+ 、
Pb2+ ,20 倍 的 苯 酚、硝 基 苯 (NB)、二 硝 基 甲 苯
(DNT)、三硝基甲苯(TNT)对测定苦味酸不产生
干扰。
2.4 标准曲线及检出限
配制 0,0.40,1.00,2.00,4.00,8.00,20.0,
40.0,80.0μmol·L-1的苦味酸标准溶液,分别与
硫酸奎宁作用后,按试验方法测定荧光强度,得到的
荧光光谱见图3。以苦味酸标准溶液的浓度为横坐
标,对应的荧光强度猝灭率(lg
犐0/
犐)为纵坐标绘制
标准曲线。
L-1范围内与荧光强度猝灭率呈线性关系,线性回
归方程为lg
犐0/
犐=0.0066+0.0113
犮,相关系数为
0.9991。平行测定11次空白溶液,按3倍的标准
偏差计算检出限,方法的检出限(3
狊)为88nmol·
L-1。邓 祥等:硫酸奎宁荧光探针用于水中苦味酸的测定
2.5 样品分析
采集某印染厂、炼焦厂和河水的水样,经过滤去
除杂质后,按试验方法测定其中苦味酸的含量,同时
进行加标回收试验,结果见表 1,其中 “-”表示未
检出。
用,构建了基于硫酸奎宁的苦味酸荧光探针。方法
具有很好的选择性和专一性,准确度高,符合分析要
求,可用于生活和工业污水中苦味酸含量的测定